曾经扎堆进商场的电子烟,扩张or关店?
上半年蒙眼狂奔的圈地运动和补贴乱战
终究在下半年专卖店的一片哀鸿中落下了帷幕,散落一地鸡毛。
临近年终,关店潮愈演愈烈。
在新政之下,提高电子烟门槛,必将也会造成现有电子烟门店数量的减少,这个毋容置疑。
今年1月6日北京的“两会”上,北京市人大代表许泽玮分享了他今年“关于加大电子烟在商场、校园周边的管控力度,提高电子烟准入门槛“的建议。
其中一点:应制定完善电子烟行业标准,提高准入门槛,在商场里只允许一家汇集几种品牌(集成类)的电子烟店存在。
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
当前,一个商场同时拥有多家电子烟店,这种现象在一线城市比较普遍。
一是品牌多,质量良莠不齐;
二是一个商场有多家电子烟店,影响电子烟的管制;
从这个角度来说,集合店必然也是一个趋势。
在政策逐渐落地后,集合店联营模式,必定也会重新掀起一股加盟热潮。
电子烟的销售渠道最终还是趋于快消品的形势,多品牌、全品类的集合店模式,其多元化、场景化的产品与服务,也将能更好地满足新生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。
从消费者角度来讲,对不同烟杆造型、烟油口味、口感以及价格有着差异化需求,希望在初次接触电子烟时就能精准找到喜爱的品牌及口味,降低重复切换品牌及口味的试错成本;
从加盟商零售角度来讲,如果只销售单品牌,存在口味迭代不及时、品控跟不上导致用户流失、单品SKU少、坪效低等问题;如果该品牌还没品牌力,那更应该扩张多品牌,既有起品牌效应的,也有小众的综合搭配,商品种类丰富,多元互补,节省顾客选货时间,对内有竞争,对外形成合力。
从品牌方角度来讲,存在融资难度大、开设专门店资金压力大、线下渠道运营不专业等问题。
集合店诞生,对消费者、加盟商与品牌方,将形成一个三方共赢的局面。
反观传统烟草商店也不是一个品牌一个传统烟草零售店的模式。
专卖店如何才能求得生存?转型差异化的集合店模式,比较有机会突破瓶颈,杀出一条生路。
转型差异化的集合店模式,选对品牌很重要,待新政落地之后,云开雾散,美好如期。